柏林三部曲(Berlin Trilogy)[FLAC下载]

如今的氛围音乐(Ambient)早己自成一派,其下还有诸如Dark Ambient、Ambient Techno、Ambient Electronic等更精细的分化,但是在许多地方有人仍然习惯把氛围归类摇滚乐的一个分支,追溯起来还要回其产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经过2次“不列颠入侵”(British Invasion)运动的扩张,英国本土乐手已成为世界(欧美)流行乐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伦敦,香艳的华丽摇滚风头正劲,其中的代表艺术家首推被称为”Ziggy Stardust”的英国音乐家David Bowie和四人乐团Roxy Music。

David Bowie:

David Bowie

David Bowie

David的生平已经证明,他是一个从不满足于现状、容易厌倦、永远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家伙,人送绰号“摇滚变色龙”。1975年,他就已凭借专辑“Young Americans”成功完成音乐风格上令人惊奇的巨大转型,很快又迷上了德国电子波普先锋派Kraftwerk、Neu!等艺术家的崭新音乐,并在1976年专辑《Station to Station》中做出了大量的尝试。这一时期,同样受Kraftwerk影响的还有另一个天才大脑、原Roxy Music的成员Brian Eno(音伊诺)。早在1973年Eno就离队单飞,致力于把自己的音乐理念贯注于音乐创作和制作中。1975年。Eno经历了一场车祸,这次看心不幸的意外事故其实正孕育着现代音乐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医院病床上Eno以音乐打发时间,但窗外的暴风雨声却将原本的音乐旋律打碎搅匀,Eno于是意识到,环境中的名种声音也可以是音乐的一部分与旋律协调、平衡,而声音的各种质感同样可以唤起人们对于光线、颜色、温度的通感,从而在人的思维中营造有如身临其境的氛围空间。

Brian Eno:

Brian Eno

Brian Eno

“近朱者赤”,David Bowie与Brian Eno两位有着相同的智慧与才华,秉持相似音乐理念的天才人物,这一生注定走得很近,两个人后来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带着同是从Kraftwerk那里得到的启发,他们一起投入到“柏林三部曲”的创制。1977年,三部曲的首部《Low》问世。

《Low》:

《Low》

《Low》

这张专辑的封面形象取自David Bowie在电影《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中译《天降财神》)中的扮相,是我最欣赏的唱片封面之一,大块艳而纯的橙红色调相当冲击视觉,David同样染成橙红的头发像一匹火狐狸。据说专辑中许多音乐的创作初衷也是为电影《天降财神》做音乐,那是一部手法古怪、情节离奇的带有实验性质的Cult片,但不知为何导演最终却摒弃了David同样具有实验精神的音乐。David转而将它们放在《Low》里,那时的他并未完全摆脱对药品的依赖,因而那些音乐就顺理成章地写照他当时的状态:苦闷、沮丧、消沉。

Brian Eno在这张专辑的制作中不但出现在和声、钢琴等前期制作中,对后期的吉它处理、电子合成等工程的贡献更为卓越。在当今数码设备和发烧器材大行在道的时代,人们对特殊音效早已见惯不惊到了麻木的地步,但是当年,《Low》的音效已经足够让世人惊奇。唱片上市后,制作人Tony Visconti接到很多来自其他制作人的电话,询问他们如何能做出《Low》里面这些声音,Visconti却反问他们认为是如何做到的。这是《Low》在技术上的创新,而它在音乐上的创新,则要等待一些时间才能为世人所认识。

如果以Bowie出品的一贯水准来衡量,《Low》在发行之初的销售确实很low,然而这并不能阻挡Bowie与Eno意犹未尽地继续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实验与探索。“柏林三部曲”之所以是“柏林”三部曲,除了Kraftwerk们的原因,再就是许多的录音和后期工作都是在西柏林完成,尤在是《”Heroes”》。《”Heroes”》在音乐探索上是《Low》的深入和延伸,包含了许多纯Instrument的段落,色调灰暗且气场感强烈,十分类似现代电影中常见的atmospheric配乐。

《”Heroes”》:

《”Heroes”》

《”Heroes”》

当时的东、西柏林分别被西欧与东欧两大政治阵营绑架,而《”Heroes”》的同名主题歌《”Heroes”》则以一对相遇在柏林墙的恋人的故事,表达柏林的人们对政治对立的不屑和蔑视,是对冷战的讽刺。“站在这座墙的角落/炮火从我们头顶飞过/而我们的吻/不会(因此而)失落/羞耻是属于他们的/……/我们能成为英雄/纵然只一天/我们能成为英雄/永远到永远。”

尽管已经无数次聆听这首歌曲,但每一次重听心里依旧充满说不出的激赏和赞叹,主旋律以波浪式形态向前递进,前景是David无可挑剔的人声,背景中各种器乐与声效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却又层次分明,好像江面上此起彼伏的浪花中有条海豚穿梭,升沉潜露,时隐时现。MCB杂志对这张专辑的评语是:“远赴柏林取经所带来的最重要的著作,其未来派电气化摇滚歌曲与氛围音乐(Ambient)试验乐章皆极具划时代意义。”

《Lodger》:

《Lodger》

《Lodger》

1979年的《Lodger》仍然是一张延续前二部曲的实验性作品。相比前作,《Lodger》在音乐风格上更趋于流行化,色调也稍微明亮,但包罗的信息却更为丰富、更值得玩味。正如其标题“寄宿客”,《Lodger》中相当多歌曲就是关于旅行、流浪。其实早在《”Heroes”》中,最后一个曲目“The Secret Life of Arabia”就可以被看作“世界音乐”这种风格的滥觞,所以在《Lodger》中南非、阿拉伯甚至日本等异域音乐元素的加入也就不足为怪。在细节方面,器乐的运用兼有哥特摇滚(与今日普及的哥特金属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冰冷、后朋克的阴秽、工业的机械,甚而Britpop均匀的节奏感。当然,作为一张探索性质的专辑,前述这些流派特征在《Lodger》中并不突出明显,而是启发了后来的艺术家们将它们逐步分化和完善。

事到如今,我无法直接地评价“柏林三部曲”的成就,它的出现直接启发之后的新浪潮、后朋克工业等流派的兴起。1996年,美国古典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以改编形式将《Low》和《”Heroes”》重新演绎为Symphony,向“柏林三部曲”和两位艺术家致以敬意。而之后一路出来的Bauhaus、Joy Division甚至达明一派们的音乐中,我们也总能听见“柏林三部曲”的影子,或许可以从侧面成为“三部曲”辉煌的一个佐证。

下载:
《Low》《”Heroes”》《Lodger》

由于资源冷门,本人在Rayfile账户健康值一直在危险范围,故传至js,下载需要使用2.0版以前的网络快车(不能用迅雷),如果给下载者带来不便请见谅。

想了解David Bowie更多,请参考以下页面:

《David Bowie全集》

柏林三部曲英文维基链接

13 评论

  1. 欢迎 adriana518童鞋加入!这篇文章真是经典,写得太棒了!嗯,提供一句未经验证的话:“Beyond就是因为当年酷爱David Bowie,他们才走上摇滚乐的跑道的。”

  2. 插入前十……music-it撰稿人mossytongue发来贺电,热烈祝贺adriana518跳入泥潭。
    另外介绍写得真不错,非常有范儿。

    1. 😡 额是不可能有您二位那么勤快的,而且对音乐的悟性又迟钝,所以千万表对我有什么指望= =

  3. 谢谢分享 这个下载实在太慢了 只好用其他形式的下载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