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专辑是我备考期间听的非常多的一张专辑,一来是因为很喜欢这张,二来是因为那时候上不了网也找不到其他的听……

Au Revoir Simone -《The Bird of Music》

Au Revoir Simone -《The Bird of Music》

Au Revoir Simone 是纽约布鲁克林的一支electronic indie pop乐队,大家听过这个组合的应该很少(不过verycd上有人发过她们的一张专辑),因为即使在美国它也是游离于独立音乐之外的乐队。继续阅读

Rufus Wainwright -《Release the Stars》

Rufus Wainwright -《Release the Stars》

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去说起他,Rufus Wainwright,我曾竭力逃离却从来无法挣脱的沉溺。从前在博客里为他写下过一句话:I fear that that devil he has mentioned may be you. 原本也是抄袭他的”Tulsa”——”I fear that that savior I have mentioned may be you.”(Savior和Devil都是《圣经》中的词语)。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有时候,听他并不能让我更坚强,反而更软弱。但是这实在是我自己的错。

回头再看曾经留给他的记述,发现原来那时自己对音乐继续阅读

Suzanne Ciani -《The Very Best Of Suzanne Ciani》

Suzanne Ciani -《The Very Best Of Suzanne Ciani》

Suzanne Ciani是一位美籍的意大利音乐家,按照维基百科上的资料,她应该被归为了电子音乐家,因为她在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作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的是广告配乐,曾经为可口可乐、通用电气这样的知名企业创作过广告音效,甚至还有作品出现在了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里。

不过从1982年开始,Suzanne Ciani开始录制New Age专辑,继续阅读

继续The Weepies的专辑

The Weepies -《Say I Am You》

The Weepies -《Say I Am You》

《Say I Am You》是The Weepies的第二张专辑,也是让他们被主流音乐市场接受的专辑。专辑在2006年2月曾经在8个国家的“iTunes下载次数最多的Folk专辑榜”上攀升到首位,而单曲”World Spins Madly On”也在美国的iTunes Folk歌曲榜上获得了冠军。在The Weepies所发行的三张专辑,这张获得的媒体评价最好,而对于许多中国歌迷来说,专辑里的那首”Gotta Have You”也是大家喜爱上The Weepies的原因。继续阅读

“Weepie”的原意是“伤感的电影,伤感的戏剧”,就从这个组合的名字就能看出他们的音乐会是什么样了。

The Weepies -《Hideaway》

The Weepies -《Hideaway》

The Weepies有一个足够浪漫的背景故事来说明为什么他们能做出这么富有感情的音乐:男主角Steven Tannen和女主角Deb Talan是在一个酒吧里邂逅的,当时Deb Talan刚刚完成自己的演出。两人很快因为音乐粘合到了一起,当天晚上,他们就开始共同创作他们的第一首歌曲。这种由“互相聆听”发展而来的爱情让他们最终创造出了“The Weepies”,继续阅读

让喜爱Bic Runga的童鞋们久等了……

Bic Runga -《Drive》

Bic Runga -《Drive》

这张《Drive》是Bic Runga的首张专辑,在新西兰的销量达到了七百万张,我觉得这张专辑是她所有专辑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张。说这张专辑的影响力大并不是依靠销量来判断的,而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首先这张专辑在allmusic上的评分为4星半,并且是编辑选择,这样的评价比起那张没有得到评分和乐评的《Birds》来说,应该算得影响力较大了吧。当然依据音乐网站的评分来说影响力大有些牵强,那就要看第二个原因了。继续阅读

融合不同风格的作品,封面极其诱人,这是我买下它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价钱便宜也是原因之一。

Hugues de Courson -《Lux Obscura》

Hugues de Courson -《Lux Obscura》

这张专辑被称为电子中世纪计划(An Electro-Medieval Project),所谓中世纪音乐,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实说,很难说那时候什么东西是同宗教没关系的。它最显著的特征算是吟唱吧,有的神圣庄严,有的阴森恐怖,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可能感觉都不一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