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上记录了一大堆喜爱的歌曲,有些歌曲真是百听不厌,要是有机会可以把这些歌曲的MV看个够就好了……那么,你去哪里找这些MV?去YouTube上一个一个搜?比较累吧……

Last.fm让人喜爱的一个地方就是拥有很多爱好者开发的扩展,tv.timbormans.com 就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比较有用的Last.fm扩展。它可以获取你在Last.fm上的歌曲记录,再直接从YouTube上搜索出你喜爱的歌曲的MV,把这些MV展示在你面前。

tv.timbormans.com 的使用很简单,在上面的框框里输入一个歌手名字或者你自己的用户名,点OK,剩下的操作,应该不用我说了 : P

一些耳机发烧友经常提到“耳朵验货”这个词,其意思就是通过盲听来判断某个耳机的质量。对于一些接触过很多种耳机的高手来说,他们确实能一下子听出某款耳机低频或者高频不足,但是对于feicun这样的菜鸟,只有地摊货和顶级货放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听出差别-_-!

不过对于大多数音乐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套自己比较喜欢、熟悉的音频设备是很正常的。比如有的人喜欢他的音箱,有的人喜欢他的耳机。在对自己的音频设备熟悉了之后,大家应该都能利用这套设备盲听出一些高码率数字音乐和低码率数字音乐的差别。

如果你想要测试一下自己能不能听出高低码率mp3的区别,那么mp3 or not 可以帮助你简单地完成测试。它提供了两种码率的同一段mp3试听,分别编号为“A”、”B”,你只要认真听一下这两段mp3,然后通过点击“A”、”B”来告诉系统你的答案,随后再看看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是否一致就行了。

PS.这个小测试仅供娱乐,它并不能很专业地反映出你对音质差别的分辨能力,所以,如果不幸答错,也不要愤慨 :D

这篇文章的原文来自于旧金山歌剧院的官方网站,可以看作是他们的一个广告。不过这样的广告除了起到宣传作用,还能让人长知识,所以我就把原文翻译了一下,以下是译文。

关于歌剧的误解

误解 1、我会听不懂歌词……

去看歌剧,但是只能听懂一丁点歌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要谢谢80年代中期发明的歌词翻译系统(这个工具可以把歌词翻译成英文并显示在舞台上,还是给老外用的东西……)。你不用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也能听懂歌剧。

误解 2、我必须穿戴整齐

许多年以前,歌剧只是精英阶层和皇权贵族的专利,这些老主顾们有钱有势,他们觉得参加歌剧演出必须穿上盛装以炫耀。如今,歌剧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演出,所以也没有什么着装的规定。观看歌剧的人们从牛仔裤到晚礼服,什么都穿。如果你要去参加歌剧演出,请不必拘谨,只要你觉得穿的衣服舒服就行了。

误解 3、所有歌剧歌者都是戴尖角帽,尖叫着的胖女人

“只要胖女人没出场,演出就没完,”这是与歌剧联系起来的典型看法,戴尖角帽的胖女人用外语尖叫的景象是一种全世界都有的模板式想法。其实这种伴随瓦格纳风格歌剧发展起来的想象真的很不常见(就算是在一场瓦格纳歌剧中!)。目前歌者的发展趋势是完全符合他所饰演的角色——从身高、身材、声音和穿着上。

继续阅读

这次本来是准备介绍Arcade Fire乐队的,他们的那张《Neon Bible》作为一张概念专辑,讲述了一个用美国著名作家John Kennedy Toole的同名经典小说改编的故事。John Kennedy Toole的一生让人充满叹息,他在16岁时就天才般地完成了其一生最伟大的小说,但是却在不满32岁时自杀身亡。专辑《Neon Bible》整体充满了浑厚的大段弦乐,再以曼陀林来协调空隙,就像用摇滚乐叙述了一场舞台剧。

像John Kennedy Toole的不羁的一生一样,Arcade Fire也是一支充满创新精神的Indie乐队。《Neon Bible》在美国销售的第一周就登上了亚军宝座,但是销售量的三分之一竟是来自于网络下载。为了宣传这张专辑,Arcade Fire还制作了一个交互式视频(Interactive Video), Beonlineb ,这个网站上放置了一个很精美的Flash,昏暗的画面,配上低沉的Arcade Fire音乐,确实给人一种震撼。
继续阅读

怎么把74支乐队融合到一张图片中?这看起来几乎是个Impossible mission,不过牛人还是有滴~看看下面这张图片,作者真得就很好地让74支乐队在一张波普图片里面和睦相处,而且那些乐队的名字和图片里的物体,也融合地恰到好处。

小图可能看不清,那就查看大图吧。

The Weavers来自美国的民间。我要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真切地演奏出了美妙的民谣、小调,演奏出了真正古式的歌词和旋律。每当我听到美国的歌声,The Weavers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

—-Carl Sandburg(两次普利策奖得主)

1947年,Ronnie Gilbert, Lee Hays, Fred Hellerman 和 Pete Seeger共同组建了这个四重唱组合。根据Folk Music Archives 196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当时时代杂志说:“The Weavers是使Folk音乐从小众转向流行的关键力量”。

Pete Seeger和Lee Hays来自于曾经的Almanac Singers。他们的经历也就是早期美国Folk的经历。

Ronnie Gilbert从1947年开始成为一名著名的女歌手,但实际上,12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在电台露面,按照Classics Record Library的说法,”那时候她就已经会唱上百首歌了“。年轻的时候,Ronnie Gilbert跟随各种唱诗团和各式各样的女子合唱团到处演出,她把那个时期的演出称为”对我最有价值的音乐训练“。

当Pete Seeger忙于生计和照顾家庭的时候,Eric Darling加入了The Weavers,以弥补Pete Seeger留下的空缺。1949年,The Weavers遇到了重大的困难,他们差点就解散了。

继续阅读

可能大家以前对Flash的印象都是搞笑的动画、好玩的小游戏,再不然就是FLV视频。其实有些比较厉害的老外经常用Flash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作品,feicun曾经就见过一家餐馆的全景Flash,那个Flash可以360度旋转,最强的地方是每天还会根据餐馆的实景发生变化。可惜那个餐馆Flash找不到了,只能为大家推荐另外两个了。

第一个推荐是某城市的一角,从Flash标题来看,可能是中国的某个城市,但是feicun看不出来这是哪,如果哪位朋友知道,请一定留言告诉我 : )  这个Flash的操作很简单,只要用鼠标指针在上面来回晃晃,你就看出来玄机了。

点这里欣赏!

继续阅读